朱雲漢院士直腸癌病逝!醫曝年輕患者驚人數據
學術界痛失英才 朱雲漢67歲癌逝
中研院院士朱雲漢驚傳因直腸癌於家中離世,享壽67歲。這位曾三度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的國際政治學權威,晚年仍持續在台大政治系授課,溫文儒雅的學者風範深植學生心中。台北市議員游淑慧回憶,畢業十多年後在會議場合相遇,朱院士仍能一眼認出她這位昔日學生。
直腸癌年輕化危機!39歲藝人二代也殞落
驚人數據看這裡
肝膽胃腸科醫師錢政弘分享最新研究,義大利針對18-39歲直腸癌患者調查發現:
- 🚨68.8%出現血便症狀
- 🚨平均拖13.7個月才確診
- 🚨確診時近7成已第三、四期
- 🚨33.7%確診即轉移肝肺器官
更令人擔憂的是,40歲以下患者:
- 👩⚕️女性比例與男性相近(48.5%)
- 🚬近18%有抽菸習慣
- 👪26%具大腸癌家族史
血便≠痔瘡!這些症狀快就醫
腸癌七大危險信號
- 持續性血便(鮮紅/暗紅混合)
- 排便習慣改變(突然腹瀉/便秘)
- 腹部脹氣反覆發作
- 不明原因體重減輕
- 糞便變細如鉛筆
- 排便後仍有殘便感
- 貧血症狀(頭暈、易累)
錢政弘醫師強調:「年輕人看到馬桶有血,千萬別以為只是痔瘡!臨床遇過30歲孕婦血便誤認妊娠痔瘡,產後檢查竟已直腸癌末期。」
腸癌防治關鍵三對策
預防勝於治療
-
定期篩檢要趁早
有家族史者建議30歲開始做大腸鏡,一般人40歲起每2年糞便潛血檢查 -
飲食習慣大改造
- 每日攝取30克膳食纖維
- 紅肉每週不超500克
- 少吃加工肉品與燒烤
-
生活型態調整
- 戒菸酒
- 每週運動150分鐘
- BMI維持18.5-24
治療新曙光!晚期也有希望
雖然年輕患者確診時多屬晚期,但近年醫療進步帶來轉機:
- 🧬標靶藥物精準治療
- 🔬免疫療法新選擇
- 🤖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
醫師提醒:「即使確診晚期也別放棄,曾有患者經化療合併標靶治療後,轉移病灶完全消失的案例。」
日常保腸小秘訣
- 🥦多吃彩虹蔬果(每天5色以上)
- 💧每日喝足體重x30c.c.水量
- 🧘練習腹式呼吸助腸蠕動
- 😴保持充足睡眠(每天7-8小時)
最後要提醒大家,腸道健康就是全身健康的基礎!別讓「不好意思檢查」或「自認年輕」的心態,成為延誤治療的致命關鍵。當身體發出警訊時,及早就醫才是保命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