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皮膚癌必知10大警訊!台灣人最該注意的防癌5招生活守則

🌞台灣人必看!皮膚癌威脅逐年升高

衛福部最新統計顯示,皮膚癌已經衝上男女十大癌症第八、九名!去年全台紫外線指數創新高,皮膚科門診擠滿曬傷患者。最可怕的是,很多人把皮膚病變當成普通痣或濕疹,等發現時已經要截肢。像高雄就曾有漁民把手臂黑斑當老人斑,半年後竟確診惡性黑色素瘤…

📊皮膚癌危險族群排行榜(台灣在地數據)

  1. 中南部戶外工作者(農民/漁民/建築工)→ 每日曝曬超6小時
  2. 機車通勤族 → 手背頸部長期受紫外線攻擊
  3. 愛爬山釣魚的銀髮族 → 忽略補擦防曬
  4. 經常美甲美睫族群 → 紫外線燈潛在風險
  5. 家族有皮膚癌病史 → 遺傳機率增7倍

🚨皮膚癌10大前兆圖鑑(附自我檢查技巧)

👀肉眼可見的異常變化

部位 危險徵兆 易混淆情況
臉頰 珍珠光澤凸起物 誤認粉刺
耳後 持續結痂不掉落 當成蚊蟲咬
腳底 黑色條紋擴散 以為是瘀青
指甲 甲床出現黑線 誤判髒污

🤲觸摸檢查三步驟

  1. 邊緣測試:用棉花棒沿腫塊邊緣畫圈,正常痣邊界光滑
  2. 顏色辨識:拿手機開黑白濾鏡,癌變斑塊會呈現混濁陰影
  3. 壓痛觀察:良性腫塊按壓無痛感,癌變組織可能伴隨刺痛

🧬三大皮膚癌種類全解析(台灣病例特徵)

1. 基底細胞癌(台灣占比65%)

  • 好發族群:50歲以上男性>女性
  • 台版特徵:常見鼻樑/耳垂長出「珍珠奶茶吸管狀」凸起
  • 病程發展:從米粒大→蠶豆大小約需2年,傷口會滲組織液

2. 鱗狀細胞癌(台灣占比30%)

  • 高危險群:B型肝炎帶原者、長期洗腎患者
  • 特殊症狀:頭皮屑狀脫落物+傷口飄腐敗魚腥味
  • 台灣案例:曾有病患誤認是頭皮癬,延誤治療致顱骨穿孔

3. 黑色素瘤(台灣占比5%但最致命)

  • 早期徵兆:腳底黑斑+指甲黑線+手掌莫名瘀青
  • 快速惡化:從芝麻大小擴散到硬幣大只需3個月
  • 保命關鍵:發現「ABCDE」異常要立刻就醫
    • A形狀不對稱
    • B邊緣呈鋸齒狀
    • C顏色深淺不均
    • D直徑>6mm
    • E快速隆起

🛡️台灣人專屬防癌5大招

1. 防曬要「台味」聰明做

  • 機車族必備:防UV手套+後頸遮陽片
  • 市場阿嬤教戰:下午2點改戴斗笠取代陽傘
  • 防曬乳挑選:認明「抗UVA標章」比SPF更重要

2. 飲食抗UV秘訣

  • 早餐:地瓜稀飯+涼拌紅蘿蔔絲
  • 午餐:南瓜炒鹹蛋+燙菠菜
  • 點心:烤杏仁+芭樂切片
  • 禁忌:九層塔、芹菜、檸檬皮(增加光敏感)

3. 衣物挑選心機

  • 深紅色棉質衣>白色T恤(可多擋20%紫外線)
  • 洗衣時添加「UV吸收劑」(市售防曬洗衣精)
  • 選用「抗UV口罩」(需有經濟部檢驗標章)

4. 居家環境改造

  • 窗戶貼抗UV隔熱紙(阻隔90%紫外線)
  • 陽台種植黃金葛/龜背竹(天然遮光簾)
  • 改用LED燈泡(減少紅外線熱輻射)

5. 每月自我檢查日

  • 洗澡後全身鏡檢查(重點看腳底/指縫)
  • 用手機錄影背部(可請家人協助)
  • 紀錄可疑斑點尺寸(用硬幣對比拍照)

🏥台灣醫療現況與就診須知

皮膚科就診流程

  1. 初診:皮膚鏡檢查(非侵入性,10分鐘)
  2. 疑似病例:共聚焦顯微鏡(健保給付)
  3. 確診需切片:局部麻醉(門診即可完成)

健保給付重點

  • 高危險群每年免費皮膚癌篩檢(需符合資格)
  • 特殊光動力治療部分給付
  • 晚期用藥可申請重大傷病卡

💡醫師的真心提醒(台北榮總皮膚科案例分享)

「門診常看到阿公把皮膚癌當成老人斑,拿草藥膏亂擦反而潰爛。最近有位退休老師,發現額頭有會脫皮的紅斑,及早切除後現在每半年追蹤就好。記住:皮膚癌是少數可以『肉眼早期發現』的癌症,大家要養成照鏡子的習慣啊!」

分類:健康養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