頭暈分兩種!醫師教你30秒判斷要不要掛急診
最近天氣變化大,門診出現好多「抱著頭衝進來」的患者,都是被頭暈搞到快瘋掉!這種天旋地轉的感覺到底怎麼分輕重?我整理出超實用自保指南,連阿公阿嬤都能輕鬆判斷。
頭暈分兩種!身體反應差很大
1. 迴轉性暈眩(天花板在轉型)
- 實際感覺:像坐完雲霄飛車,明明站著卻覺得自己或周圍360度旋轉
- 眼睛變化:仔細看眼球會不自主抖動(醫師都用這招快速判斷)
- 激烈程度:通常來得又急又猛,可能伴隨狂吐、站不穩
- 危險警訊:雖然8成是內耳問題,但小腦中風也會這樣!
2. 非迴轉性暈眩(喝醉酒型)
- 實際感覺:像踩在棉花上,走路輕飄飄隨時要跌倒
- 持續時間:可能暈整天,時好時壞拖好幾週
- 隱藏危機:小心腦缺血!特別是三高患者要注意
頭暈發作當下必做5件事
- 停止所有動作:煮飯的立刻關瓦斯,騎車的靠邊停
- 抓住固定物:手扶梯上死命抓扶手,月台邊快蹲下
- 調整姿勢:有人躺平更暈!試著坐椅子靠牆最安全
- 鬆開衣物:女生記得解開內衣扣,皮帶別勒太緊
- 腹式呼吸法:用肚子慢慢深呼吸,吸5秒吐10秒超有效
這些症狀出現別猶豫!馬上叫救護車
昨天才遇到個案例,阿伯頭暈還堅持要自己走來診所,結果是小腦出血!如果頭暈合併以下任何1點,直接打119: ▶️ 突然大舌頭講話糊 ▶️ 半邊臉垮掉笑不對稱 ▶️ 單手舉不起來(拿筷子會掉) ▶️ 看東西變兩個(複視) ▶️ 眼前像戴眼罩黑一塊 ▶️ 頭痛到想撞牆
日常保養3招預防復發
- 頸部保暖:圍巾隨身帶,冷氣別直吹後頸
- 耳石復位操:每天做簡單頭部運動(可找YouTube影片)
- 補充維生素D:最新研究顯示缺乏D會增加眩暈機率
特別提醒更年期女性,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的頭暈,可以試試「54321 grounding technique」:說出5個看到的東西→4個觸摸到的→3個聽到的→2個聞到的→1個嚐到的,幫助大腦重新定位超有效!
最後要強調,就算頭暈緩解了,只要1週內發作超過3次,或暈到不敢出門,一定要掛耳鼻喉科+神經內科雙重檢查。別以為吃止暈藥就沒事,找出真正病因才能斷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