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【台灣人必看】流浪旅行才是真抗壓訓練!名醫教你用生命體驗升級心理強度

為什麼說「不會流浪旅行=不會抗壓」?名醫親授壓力免疫學

最近在台灣各大書局熱賣的《遠離醫生,停止亂吃藥》掀起話題,作者岡本裕醫師提出的「流浪抗壓法」根本是為台灣年輕人量身打造!現在就來深挖這套方法的三大實戰要點:

▍壓力免疫的黃金時期:25-35歲最該去流浪

岡本醫師在書中特別強調(拿螢光筆畫重點):

  • 「被坑錢是最好的人性教材」:在東南亞市集被攤商多收500塊?這比看十本心理學都有用!
  • 「行李被偷要學會斷捨離」:當你連內褲都要重新買時,才會懂什麼叫「真正的重新開始」
  • 「假警察臨檢是演技訓練」:保持冷靜周旋的過程,根本是商務談判的預備課

▍菜鳥流浪者必經的5大崩潰時刻(附解方)

  1. 「我的背包在寮國被劃開了!」 → 學當地人用麻繩+塑膠袋重新打包,反而成為街頭最潮裝備
  2. 「印度嘟嘟車司機繞路3小時」 → 把多付的車資當成「真人版密室逃脫」入場費
  3. 「越南餐廳菜單沒有標價」 → 這是在訓練你察言觀色的超能力啊!
  4. 「柬埔寨被小孩追著要糖果」 → 剛好練習設定人際界線的最佳時機
  5. 「緬甸巴士拋錨在荒郊野外」 → 強制開啟陌生人社交模式,搞不好能認識未來事業夥伴

▍進階版流浪者養成計畫

岡本醫師在書中透露自己的「三不原則」

  • 不訂完整行程表(留30%空白給意外)
  • 不用翻譯APP點餐(比手畫腳才是王道)
  • 不帶備用信用卡(逼出生存潛能)

下次當你在台北街頭被奧客刁難時,試著把場景切換到「河內36古街」模式。你會發現,那些讓同事崩潰的突發狀況,不過是「旅行日常的弱化版」而已。

最猛的是書中提到的「抗壓紅利期」理論——那些在25歲前完成3次以上流浪旅行的人,到40歲時的抗壓指數是普通人的2.3倍!所以說,與其花錢上心靈課程,不如直接買張單程機票去實踐「街頭心理學」啦!

分類:健康養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