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檢查報告正常時,為什麼醫師堅持要繼續吃藥?
真實診間對話大公開
每次我在全台各地演講結束,總有阿公阿嬤拿著藥袋來問:「藥師啊,我膽固醇都降到標準值了,怎麼還要吃藥?」「這血糖藥吃了三年,可以停了吧?」
我會反問:「阿伯,您打算什麼時候讓醫師幫您減藥?」看他們滿臉困惑,我才笑著解釋:「關鍵在於『功勞分配』啊!」
藥效VS自癒力的數學課
假設控制膽固醇就像考試:
- 標準分數:130分
- 藥物貢獻:幫你考到130分
- 你的貢獻:0分
這種情況停藥會怎樣?馬上掉回不及格!醫師當然不敢讓你停。但如果你:
1️⃣ 每天超慢跑30分鐘
2️⃣ 戒掉香腸臘肉等加工食品
3️⃣ 多吃Omega-3抗發炎食物
這時會發生神奇變化:
- 藥物貢獻:+70分
- 你的貢獻:+80分
總分變成150分!下次抽血時醫師就會說:「最近控制得很好喔,我們減半顆試試看?」
三階段減藥攻略
第一週:建立「藥食同盟」
把吃藥時間固定在早餐後,搭配無糖豆漿或燕麥粥,形成「吃藥=養生」的心理連結
第一個⽉:啟動「替代療法」
- 飯後散步取代沙發馬鈴薯
- 用新鮮水果替代餅乾零食
- 睡前冥想代替滑手機
第三個⽉:創造「減藥契機」
當你發現:
☑️ 血壓測量時常低於110/70
☑️ 空腹血糖值降到80以下
☑️ 腰圍減少3公分以上
帶著這些「證據」回診,醫師自然會調整處方!
資深藥師的私房建議
我常跟患者說:「藥丸是暫時的柺杖,健康習慣才是永遠的雙腿。」曾有位阿嬤照著這樣做:
- 每天清晨打太極拳
- 自製少油高纖便當
- 參加社區健走班
三個月後她的三高藥全減半,還被醫師稱讚是「模範病人」!
醫病協作的關鍵心法
記住這個黃金公式:
「醫師開藥治標,你養習慣治本」
當兩者達到平衡時,自然會進入減藥循環。下回回診前,不妨先問自己:「這個月,我為健康存了多少『健康積分』?」